首页
关于我们
业务领域
技术实力
新闻动态
人才计划
联系我们
公司新闻
员工风采
行业学术
6
2020/11
建院35周年系列报道⑮:创新思维 精准治污 开启特色农村污水治理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要美,首先是人居环境要美,农村污水治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同时也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南京市政院紧随国家政策导向,在农村污水治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渐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农村污水治理体系,并先后完成了张家港农村污水治理、北京市门头沟区农村污水治理,阜阳市太和县乡镇污水处理治理等项目……2020年,南京市政院与北控水务集团、长江环保集团联合体中标南京市六合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PPP项目。城乡统筹突出重点农村污水治理,需统筹村庄规划,把握重
5
2020/11
建院35周年系列报道⑭:探索城市更新 提升社区和城市品质
近年来,面对土地资源趋于饱和城市老化等突出问题,“城市双修”理念及“老旧小区改造”等政策纷纷出台,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和开发建设方式转型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焕然一新的浦口区珠江路、更亮更潮的南京长江路、以人为本的南京一枝园小区……南京市政院探索城市转型发展的先进做法,在城市更新方面参与设计了一批成功项目。老城街道活力化、宜居化更新改造浦口珠江路、文德路综合整治出新江北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城市形象持续提升,但老城区的城市问题不断凸显,城市拥堵、市容环境差等现象亟待解决。加强城市设计工作,改善街道设计,改进城市服
4
2020/11
建院35周年系列报道⑬:高质量发展要求下的宜居小城镇建设举措
近年来,南京市政院在小城镇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中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市政基础设施是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保证,是实现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重要条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存在建设滞后、缺乏区域协调、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加强小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从实施国家政策战略需求的高度,促进小城镇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实现“绿水青山”的中国梦。在此,我院总结多年对小城镇项目设计的经验,从设计的角度提出针对小城镇建设及整治的
3
2020/11
建院35周年系列报道⑫:城市桥梁功能的设计与展现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市政3.0理念的不断深入,市政桥梁的设计不再只考虑交通功能的需求,其所蕴含的其他城市功能被更多地挖掘和展现且更广泛应用。那么,我们一起看看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的桥梁设计师是如何体现市政桥梁的交通功能性、人文与景观融合度、结构艺术感与城市时代感,如何赋予市政桥梁生命与活力。剖析城市现代需求以江宁小龙湾大桥为例。南京市政院团队在设计中,充分剖析周边现代生活需求,努力打造网红景点,将桥梁结构结合灯光秀、水景观共同打造。设计师通过周边现状分析及现场勘察,周边多为居住区、商业区以及政府行政区,秦
2
2020/11
建院35周年系列报道⑪:以深厚技术底蕴助力交通高质量发展
市政交通板块是南京市政院的传统优势板块。建院35年以来,南京市政院在传统交通设计方面走在行业前列,见证了建国以来我国城乡交通不平凡的发展历程。自主创新设计作品镌刻历史烙印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中国桥梁史和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是新中国技术成就与现代化的象征,更承载了中国几代人的特殊情感与记忆。在南京长江大桥通车50周年之际,央视播出了“国家记忆”特别节目《双曲拱桥的故事》,历经半个世纪,人们
31
2020/10
NJMD-喜讯 | 我院技术创新研发项目“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组合工艺的研究与优化”被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鉴定为国内领先科技
近日,“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组合工艺的研究与优化”课题顺利通过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科技成果鉴定,该研究成果由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牵头,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浙江中昌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南京城南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共同参与研发。鉴定会在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华的主持下召开,东南大学朱光灿教授、南京市水务局骆颖研高分别担任鉴定
30
2020/10
建院35周年系列报道⑩: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景观实践
自十八大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来,美丽乡村、海绵城市、城市更新、生态修复、山水林田湖草、国土空间规划、公园城市、自然保护地体系等重要战略思想与理念不断深入,共同构筑起生态文明时代的大环境。景观行业响应时代号召,不断适应新的需求与挑战。生态文明时代的景观思考进入新时代以来,景观行业的内涵与外延在不断拓展。由高速度向高质量的发展转变带来高阶标准与需求,景观建设已远远不止于单纯的绿化美化,实践遍布祖国大地,在新时期的社会建设活动中重要性更加凸显。南京市政院积极响应时代号召,建构集景观、规划
29
2020/10
建院35周年系列报道⑨:流淌的文化回声 文化在水环境项目中的挖掘与应用
近年来,随着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不断推进,全国各大流域的水系都焕发出新的面貌和生机,其中的佼佼者更是成为了人气集聚的网红打卡地。打造具有吸引力的优质水环境,就不得不提到其中重要的一环——水文化。在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中,文化如何挖掘,又如何表现?如何与水生态、水景观等多板块良好融合?跟我们一起看看南京市政院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解读生活方式再现活力盛景以鹤山沙坪河综合整治为例。南京市政院的设计师在本案设计中,解读当地生活方式,再现节庆活力盛景,融入文旅策划元素,在考虑水安全的前提下,以水景观形式体现。设计
28
2020/10
建院35周年系列报道⑧:蓝绿交织,水城共融 城市滨水景观营造的策略与实践
河流,承载着城市的记忆与文明;河流之畔,城市散发着独特的灵性与魅力。从公园城市创新发展理念出发,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通过梳理城市水网、优化城市绿地格局及重构生态廊道,来构建蓝绿交织、水城相融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系统,同时将河道整治、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土地开发有机结合,重构“人、自然、城市”亲密共生的关系,促进区域建设,带动城市发展,激发城市活力。绿色廊道改善生态环境构建一个水绿交融的生态廊道,将城市生活和生态系统有机融合起来。通过绿色生态廊道的打造,增强了与市域绿地系统的联系,提升了城市水网联通性及水体自净
27
2020/10
建院35周年系列报道⑦:河湖生态修复与水质改善交互融合的生态实践
河湖水生态修复与水质改善往往容易被人割裂看待,但事实上两者关联度紧密:水生态修复可促进水质的改善提升,河湖水质提升则有助于水生态的快速修复。南京市政院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设计团队在河湖生态修复与水质改善提升方面取得了系列实践成果。基于水生态修复工程的尾水水质深度净化和饮用水源地保护长沙市洋湖湿地生态修复项目过去这里由于地势低洼,水系整体性和流动性差,加上长期的人类活动使动植物多样性大幅度降低,野生植被种类减少,自然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脆弱,藻类滋生严重,水体水质不达标,对下游湘江饮用水源地功能的实现产生负
1
...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38